简体中文 Chinese
└ 新闻速递

China SIF第11期:投资者需重视碳市场长期影响

浏览次数 : 2265
更新时间 : 2013-06-06 12:00:00

随着深圳首笔碳交易成功的钟声敲响,中国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投资者面临着哪些风险和机遇?迫切需要做哪些准备?中国责任投资论坛邀请到北京环交所董事、总经理梅德文先生和汇丰环球研究气候变化策略亚太区总监陈伟欣先生就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投资策略进行了探讨。

  投资者需切实树立碳风险意识

  在被问及投资机构如何把握碳市场风险和机遇的时候,陈伟欣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不分国界、不分行业的。他提出投资者不应把碳市场看作利基市场,而应该把碳市场扩大化,所有投资者都应该开始着手对自己投资行业和企业进行监控分析,去分析这些公司是否有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或者他们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怎样的准备,去激发他们减排的意识,让他们能源使用更加有效、更加低碳,让广大的公众看到公司为减排做出的贡献。但就短期而言,所有政策影响比较大的还是“三高”行业。

  目前,中国碳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为各种机构创造了机会。梅德文指出,目前正在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国家和政府给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业一个约束指标。这些企业为了完成他们的任务,肯定会借助技术方式或其他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因此,低碳减排方面的技术服务机构和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能给他们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

现场照片

  低碳化发展只是速度问题

  梅德文和陈伟欣对未来稳定的低碳政策都表现出良好的预期。

  “改革开放35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社会和环境两方面问题。我们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广大农民工的利益换来的。每个城市统计上来的GDP包括农民工创造的那一部分,而这个城市并没有给他们相应的福利待遇,比如说教育、医疗、社保,这是不公平发展问题。当然,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经过程,是正常现象。但是未来政府必须解决这样的问题。再有就是自然环境方面。去年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就是中国重大的环境危机、环境问题、环境风险的一个信号。它警告我们,中国如不尽快尽早地解决,带来的将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而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梅德文有些激动地说。借用麦克尔·波特的国家发展四个阶段的理论,梅德文表示,“中国目前还处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要素驱动阶段可以进一步解决我们中国的社会问题,投资驱动阶段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率地解决我们环境的问题。这两个阶段都需要政府强力地介入环境市场工作中来。因此,我认为,不管是为了应对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压力,还是中国自己的环境约束、能源约束及资源约束三大约束的背景之下,还是为了解决我们中国自己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问题,我们都应该高度重视环境市场的投资,高度重视能源市场的投资,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市场的投资。我非常看好中国的环境投资。”

  陈伟欣也表示,中国现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低碳化发展的速度问题。从新一届国家领导班子的态度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政策导向是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型。这些政策与低碳化发展息息相关。然而,如何将这些政策有效快速推进却是关键。

  中国低碳政策成绩显著

  从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宣布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湖北、深圳和重庆七个省市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到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率先在国内开展碳交易,在大部分专业人士的眼中,这项工作进展还是比较快的。梅德文却提醒,“人们总是高估了一个新技术的短期影响力,同时低估了一个新技术的长期影响力”。他解释说,低碳技术、节能技术、碳交易市场在一两年内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消费可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三年、五年以后,可能在“十二五”末期、“十三五”期间,这项技术将给我们生产、生活和消费产生巨大影响。

  在气候变化投资策略专家陈伟欣的眼中,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进步主要在政策制定上。他提到,如今中国已经把很多低碳发展和抑制环境变化的内容引入到中国的政策里面。比如说“十二五”规划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有关限制水违规排放、限制能源使用、碳交易的规定。

  此外,梅德文还提醒,“碳市场不是一个单独的市场,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完整的、可操作的碳金融政策试点。但是,我相信在碳交易试点运行两三年之后跟碳相关的金融产品就会出现。因为只有这样,碳市场规模才可以做得更大,才具备流动性。否则市场就没有流动性就实现不了总量减排、低成本高效率减排和给碳排放定价这三大功能。如果不能实现这三大功能,碳市场就起不到该起的作用了。”

 

更多内容请点击:http://dty.stcn.com/receptionroom,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