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Chinese
└ 新闻速递

China SIF|ESG投资前沿论坛:可持续金融解决方案和支持体系

浏览次数 : 1963
更新时间 : 2021-08-06 18:00:00
2021年7月30日,第十一期ESG投资前沿论坛“可持续金融解决方案和支持体系”在北京举行。本期论坛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主持,标普全球Sustainable1亚太地区ESG业务发展主管迈克尔·萨尔瓦蒂科,南南合作金融中心副主席兼总干事吴忠,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理事长、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做相关主旨演讲,共同探讨转型经济体的未来发展和积极影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副所长张承惠、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秘书长张湘以及汇丰中国、兴业银行、北京金控集团、伦敦金融城北京代表处等机构的代表出席会议。

标普全球Sustainable1亚太地区ESG业务发展主管迈克尔•萨尔瓦蒂科(Michael Salvatico)介绍了标普的ESG解决方案的发展和创新,分享了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三个主要趋势,并探讨了推动企业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及其中可能面对的挑战。

 

萨尔瓦蒂科指出,全球目前展现出三个可持续发展趋势:一是标准化,一套可以衡量ESG的标准体系框架可以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二是透明化,透明的数据以及清晰的披露范围可以使ESG数据更灵活地被运用于研究和投资决策中;三是气候变化议题的重要性提升,全球密切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财务风险,包括转型性风险和物理性风险两大类,并将其作为金融机构和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的最重要议题之一。

 

萨尔瓦蒂科介绍,标普的ESG分析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帮助领先金融机构识别跨资产类别的环境和气候风险,目前已有超过27万亿美元的资产使用标普气候数据进行资产管理、追踪。

 

萨尔瓦蒂科也重点分享了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报告的重要性及挑战。他指出,2011年至2019年,美国最大的500家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比例从约20%提高至90%。同样在中国,披露ESG信息的上市公司比例在近年来显著提升。这体现了大企业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对ESG数据标准化和透明度的关注。一些企业对披露ESG信息有担忧,包括分享竞争或敏感信息的风险、所涉及的披露成本以及市场对表现差的指标的反应。他表示,更高水平的监管和披露指南可以促进更公平的竞争,缓解这些担忧。而如果企业不披露ESG信息,它的ESG表现同样会被其他机构评估和测算,公司也不会从可持续报告带来的积极影响中获益。他希望在未来政府和企业可以携手在收集,披露,和解释ESG信息指标方面制定更完善的框架。

 

就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如何推动低碳和脱碳转型问题,萨尔瓦蒂科表示,实现巴黎协定将气候变化控制在1.5度的目标,2030年排放量有必要减半,如果企业达不到减排目标,一个可能的公共政策干预就是更高的碳价格。中国已有全国碳市场。研究表明,到2050年,如以巴黎协定2度为目标,全球平均碳价格可能高达180美元/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于衡量碳价格以及分析企业运营的潜在碳成本。标普的ESG工具也在帮助企业分析披露这些数据。此外,政府和私营部门需要加速投资可再生能源,同时也需要关注燃煤发电厂产业和行业从业者的转型过渡,这也需要政府、公司等的多层面的规划。
 

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理事长、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博士在演讲中表示,政策、产品和数据都是可持续金融解决方案和支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并以碳排放数据及其应用为例,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今年6月,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详细介绍了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等助力经济绿色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包括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郭沛源认为,此类政策工具的运用,要以企业和金融机构的碳排放核算为基础。尽管目前政策层面也在大力推动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气候和环境信息披露,但可使用的碳数据其实非常少。据统计,A股上市企业只有不到5%披露了碳排放量。为弥补市场空缺,商道融绿在多年ESG数据经验的基础上,研发出碳中和数据库(PANDA数据库)。PANDA数据库参考TCFD框架,一方面从外部角度分析企业在金融环境中面临的气候风险,即实体风险(physical risk)和转型风险(transition risk);另一方面,从内部角度分析企业的气候风险管理情况及碳排放情况。管理情况考量了企业的治理、战略等管理指标,碳排放情况遵循温室气体核算规则和投入产出原理计算企业的碳排放量、碳强度等碳足迹指标。获得碳排放数据后,下一步就可以探索其在可持续金融产品中的应用。商道融绿在指数构建层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发现沪深300成分股中,受到气候变化实质性影响的行业企业做低碳有显著优势,高碳行业中相对低碳的企业构成的投资组合可以产生更优的回报。郭沛源表示,未来碳排放数据将会在更多的绿色金融场景中有所应用。

 

对于中国低碳转型的速度问题,郭沛源认为低碳转型要把握好节奏,在30·60大目标下,应根据产业机构及经济发展程度对不同地区设计不同的转型方案。此外,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需要协同发展。他建议金融机构既要借鉴国际经验,也要结合中国国情和政策,积极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