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Chinese
└ 新闻速递

China SIF 第23期:绿色金融业务培育期完成 金融机构大有作为

浏览次数 : 1381
更新时间 : 2015-03-31 19:00:00

今年年初,银监会与发改委联合印发《能效信贷指引》(以下简称“指引”)鼓励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能效信贷业务。经过十几年发展,节能减排项目资金投入越发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在接受中国责任投资论坛访问时,工业生产院研究所中国项目高级顾问陈冬梅表示,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已然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先银行。但中国很长时期内都会是全球最大的节能市场,而中国现在使用的很多节能设备产品来自欧洲。中国需要研发出自己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人才服务于国内用能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节能减排市场存大量资金缺口

中国能源消费70%左右都是依靠煤炭。在能源消费里面,工业能源消费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工业生产院研究所最新的能源统计可以看出,工业能源消费在整个的社会能源消费中占了70%,而在工业能源消费里像钢铁、化工、建材、电力、冶金等等这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又占了70%。“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典型的发展特征就是仍然在一个工业化发展的通道里,而且我们现在城市化的进程也在加速工业产品的需求。整个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家园的建设、工业的发展还都是在依靠能源的支撑。”陈冬梅说。

虽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政府财政投入有很多的补贴和政策,带动了企业的积极性,达到了一些节能减排目标。一些企业也通过关注节能改造尝到了甜头、成为了行业的领先者。以钢铁行业为例,宝钢、泰钢、鞍钢等钢铁企业通过“十大节能重点工程”的能量系统优化项目,十几年来一直还在享受节能带来的效益。但是陈冬梅认为,前期的这些目标主要还是依靠70%以上的工业企业,尤其是“十二五”的万家重点耗能单位实现的。当前节能减排已经做到另一个阶段,短频快、节能效益明显的项目越来越少,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长期投入上都会有资金压力。因此,他们非常关注银行信贷能怎么更好的支撑产业发展。

兴业、浦发、北京银行领跑绿色金融

缓解这种资金压力,一方面会有部分有实力的企业继续投入自有资金进行辅助。另外一些节能收益不是那么明显的,或者是项目风险较大的项目,便会更多的依赖于社会能源服务公司,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实现节能收益。但是不管是用能单位还是合同能源管理公司投资项目,对能效项目本身包括一些技术运用、节能量评价等等都需要非常专业的力量帮助。这就对银行业自身的能力包括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年以来,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就走出了一条绿色金融的路子。相关数据显示,兴业银行能效信贷方面已经做到了银行业务的15%左右。陈冬梅评价说,“他们这在国内银行里已经把内部业务结构做到很好的优化了。”其实,早在2005年兴业银行便在银行内部专门成立能效融资专业团队,他们会深入到相关的行业里,跟行业专家做交流,进入到标准制定里面,一些大的政策研讨会他们都会关注,会看到国家政策对这些高耗能的产业有什么影响,能耗标准是什么,一旦公布以后对他们内部有什么影响。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比较有特色的业务也是在于节能市场,他们专门开发了节能贷来针对节能服务公司怎么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得到贷款。这些银行走在前面对同行都是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能效信贷指引》促有序绿色金融市场形成

翘首以盼的《能效信贷指引》是继2012年《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引》之后,我国绿色信贷发展历程中又一标志性事件。市场观点认为,这将引导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节能领域。陈冬梅表示,指引是节能减排资金支持从银行业自主、自发的探索创新性的项目和产品,变成了一个有政府有目的的引导、有序的组织和构建市场,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里程碑。

在短期经济效益不可期的阶段,国内企业节能减排的需求更多是来自政策的引领。陈冬梅认为,指引给推进发展节能减排市场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后续如果还有更多银行间从事能效信贷业务人员的业务交流活动,这个市场就能真正发挥作用。同时,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节能市场。从发展方向来看,“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表示,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但目前国内使用的很多节能设备产品来自欧洲,并且还都是早十几年已经研发的产品和技术。陈冬梅表示,中国需要研发出自己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人才服务于国内用能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报道原文:http://csr.stcn.com/2015/0331/12143353.shtml